高考加分,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词。
所以面对加分政策,必然会带来有关“公平性”的探讨。
有的人觉得:
“可以给予物质奖励,但是加分就算了吧,对其他孩子不公平。”
也有人觉得:
“孩子是孩子,父母是父母。可以奖励父母本人啊,为什么要奖励孩子?还是高考加分。犯法不连坐家人,荣誉也没有隔代享受的道理。”
早前,还有人提出给抗疫医护人员子女加分,遭到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的坚决反对。
他表示:
“教育的资源是稀缺的,让孩子如何在同一个起跑线,高考还是相对公平的一件事,所以应该不再对特殊贡献加分”
高考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筛子,更是无数孩子为数不多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人们感动于烈士、荣誉军人的无私贡献,但是说到高考加分,很多人仍会心有芥蒂,对于其他的加分项,反弹情绪也更大。
高考加分到底公不公平,应该怎么加才不会引起大众反感,今天仔细来讲讲。
1
先说说关于退役军人、烈士子女高考加分、优先录取政策。
高考的难和残酷,相信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深有体会。
十几年的寒窗苦读,起早贪黑,是无数孩子的真实写照。
更有衡水中学“地狱式”的作息时间,吃饭是狼吞虎咽,走路是百米冲刺,学习到凌晨是常态,因为他们面临的是一千多万人的激烈竞争。
走到高考这一天,付出的不止孩子,还有全家人的努力。
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,掏空6个人的口袋,买一套学区房,争分夺秒接送孩子上下学,业余时间为辅导孩子崩溃抓狂。
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,很多时候还牺牲了妈妈的事业。
付出所有的时间、金钱、精力,都是为了孩子成才成人,抓住这个逆天改命的机会,他日金榜题名,日后前程锦绣。
但是现在,有人通过高考加分政策多得20分,你会是什么反应?
一定有很多人会觉得:
凭什么你什么都不做,就可以加20分?
也有人会想:
补偿烈士家属的措施有很多,为什么一定是高考加分?
很多人这么想,是觉得自家孩子吃亏了。但这背后还有一层,我们忽视了这个政策背后的真实的人的真实情况:
成为烈士子女,意味着什么?
意味着孩子从此失去至亲的陪伴,余生只能从照片里看一眼父母……
这样的牺牲,是多少钱都弥补不了的伤痛。
家庭剧变,痛失至亲,带给孩子的精神打击,无法估量,也难以愈合。同时,学习、生活上都会受到很大影响。
我们也忘记了他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、用生命守护和平的一腔赤诚。
他们如此无怨无悔、一心为国,是因为知道国家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人照顾得妥妥当当。
当我们问出凭什么的时候,甚至有人说这是“拼爹”的另一种形式的时候,
有个小女孩的回答让所有人沉默:
“给你20分,能换回我的爸爸吗?”
……
没有谁家的孩子,想去当烈士子女!
如果可以,这些孩子根本不想要那20分。
那是用父母的青春和生命换来的20分啊。
没有半点弄虚作假,是几十年的驻守边疆、一腔孤勇,是用生命拼出来的血泪荣誉。
它不是直接保送,垄断名额。
它在全国范围内占到的比例很低很低,可能一个学校也没有一个。
它也不可能让一个三本的孩子因为加分直接上985、211,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烈士子女,也给普通学生留下了相对公平。
就像某位网友说的:
“我计较所有不公平,唯独这个我打心眼里支持,烈士用生命换来和平,他们值得。”
为他人抱薪者,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。
我们不能在牺牲奉献上不谈公平,却在优抚政策上大谈特谈。
当戍边将士用生命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时候,于他们公平吗?
当我们春节团聚,家人闲坐、灯火可亲的时候,在荒凉边境站岗的他们,可曾想过公平?
他们没想过。
他们想到的是大爱、大义。
有句话说:“中国总是被少数英勇的人保护得很好”
这些烈士、荣誉军人,就是那“少数英勇的人”,而我们不能让这些可爱的人心寒。
2
再来谈谈少数民族、归侨、华侨子女、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的加分。
如果说烈士子女加分都有情绪的话,那么其他的这些加分项,很多人可能更不乐意了。
尤其是当面临这样的情况时,情绪会更加强烈。
但这次《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》中提到的,是“边疆、山区、牧区、少数民族 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”。
也就是说,那些散居在城市的少数民族考生,可能不再享受加分优惠政策。
而且说实话,很多少数民族,教育环境确实是差很多。
在语言环境不同、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,出于帮扶的考虑,这些措施对于维护民族团结、延续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、培养